绍兴

首页>地方频道>绍兴>要闻

绍兴:打好组合拳 助力高质量

  原题:

  打好组合拳 助力高质量

  ——市人大常委会以高水平履职推动绍兴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要在“后疫情时代”抢占发展先机,深入挖掘市场新蓝海,谋划布局数字经济产业体系……不久前,绍兴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在调研绍兴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时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引擎,数字经济将为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奋力奔跑的城市带去更充足的动力,尤其随着“双十双百”集群制造(培育)行动计划的发布,绍兴市高质量发展再启征程,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已将数字经济发展列为当前调研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的“谋变”之一,更是自绍兴市开启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担当作为的体现之一。多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市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不断寻找人大工作新的发力点,强化意识、创新方式、完善机制,无论时势如何,始终坚持动用一切人大力量帮助破解、应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挑战,为重塑绍兴市发展新优势,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输送出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和能量,切实推动绍兴市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用好决定权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作为老牌的传统产业大市,要推动绍兴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务必要转换发展思路,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方面加快培育新兴动能,以更优的产业结构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在这个努力让经济领域“万象更新”的发展氛围里,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念好“两业经”的决策部署,充分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为构建绍兴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面对“家底”丰厚的传统产业,市人大常委会多次专题听取纺织、化工、金属加工、黄酒、珍珠五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作推进情况,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绍兴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工作情况的报告,在人大主任会议上围绕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破解要素制约等问题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审议意见,要求修改完善报告相关内容。2018年上半年,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审议作出《关于全面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决定》,对坚定改造提升决心、瞄准产业发展目标、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和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等六项内容予以规范、约束和保障。

  传统产业的凤凰涅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局面渐次打开。然而,以更高水平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为目标的绍兴并不会止步于此,人大工作亦然。

  为激发更强创新动能,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市人大常委会多次专题视察集成电路小镇建设推进情况,专题听取政府关于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工作情况,并开展全面调研,从抢抓协同发展新机遇、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构筑科创驱动新高地、培育产业集聚新平台、营造最优营商新环境五个“新”的角度对全市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提出了建议意见。

  去年下半年,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作出了《绍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决定》,为全市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营造出良好氛围。

  两个决定作出后,市人大常委会还专门组织代表视察、专题调研、专题询问等形式,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用好监督权

  助力营造更优发展环境

  “绍兴市经济发展存在部分指标下行压力持续增大、营商环境建设任重道远、生态环境基础不够牢固等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着力稳外贸,具体可以通过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扩大涉美企业信保覆盖面……”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市政府《关于2019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工作基本情况和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安排的报告》时提出的部分意见。类似的“修正”乃至“纠错”在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过程中屡见不鲜。去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已然呈现出“高开稳走向好、体质增效向优”的态势,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尽管如此,市人大常委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仍不忘“泼起冷水”,不仅如此,为了“泼冷水”,此番审议过程,市人大常委会还首次采用网络直播形式,强化监督实效。

  在全市上下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同时,人大监督犹如一枚“警报器”,让一路高歌猛进的经济发展时刻保持“警醒”。

  “监督的主要目的就要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源头上弄清楚发展的瓶颈、短板,才能以问题为导向,查漏补缺,切切实实解决实际困难。我们要从多个领域入手,完善监督机制,倒逼营商环境更优更强。”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优化营商环境是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目前,市人大常委会督查组赴相关部门、企业开展“1+9”政策资金兑现情况专项督查,并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听取近期绍兴市关于“1+9”政策资金申报受理及兑现情况,及时掌握企业在政策资金申报和兑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精准施策、落地见效。下转第8版

  本报记者裘玮  上接第1版 保障惠企政策是一方面,倾听“民意”更关键。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邀请民营企业家、行业协会负责人、青企协会员、省市人大代表参加,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分析梳理了包括政策落实、生产成本、配套服务、公平环境、产权保护等在内的多方面问题。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在调研监督的基础上形成了专项监督报告,全面分析了绍兴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围绕阻碍困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提出了对策建议,有力拓宽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边界,为民营企业挖掘出更多发展的内生潜力,监督成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监督的触角涉及到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如在助推项目建设方面,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视察工作,尤其着眼龙头大项目、瞄准万亿大产业、聚焦湾区大平台,突出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进程,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实行“一月一提醒”制度,确保项目按照时间进度有序推进。

  打好科创牌

  确保中心工作扎实推进

  建设科创大走廊是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是抢抓全省“四大”建设和杭绍甬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机遇、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网络的战略平台,是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提升科技指标,支撑和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也是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加快重返综合经济实力全国“30强”的强大动力。按照市委统一部署,科创大走廊建设的实体运作专班具体由市人大常委会一位领导牵头,基于此,打好“科创牌”成为了市人大常委会推进绍兴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一个重要抓手。

  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专题调研科创大走廊建设推进情况,提出要高起点推进“绍兴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持续把科技创新作为绍兴市必须补齐的“第一短板”深入推进,引进培育人才,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完善人才发展环境,强化高校人才支撑,有效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创新工作上,市人大常委会多次为科创大走廊建设殷切“背书”。去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与团市委组织召开青年企业家座谈会,围绕民营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开展座谈交流。常委会分管主任在座谈会上再三指出,民营企业要积极投入企业创新工作,大力参与到全市科创大走廊建设当中,借助科技研发、发展新产业等举措,推进企业自身创新发展和转型。

  截至目前,科创大走廊核心镜湖科技城实质性启动建设,举行了镜湖科技城暨高铁北站TOD项目开工仪式,积极推进“一个产业一个研究院建设”,目前已引进上海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8家高校院所在绍建立产业创新研究院。同时,组织“小分队、多频次、精准化”科技招商,引进一批科创项目和人才。随着高新技术成果的高质量落地转化,必将有助于绍兴市补齐短板,放大优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当前,绍兴市正处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市人大常委会也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为寻找更契合时代特色是绍兴实际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和方向作出更多行之有效的努力和探索,依法履职、主动作为,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展现人大担当。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61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