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

首页>地方频道>绍兴>要闻

中国共产党绍兴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决议

  原题:

  中共绍兴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

  全会精神更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

  (2019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绍兴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绍兴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浙江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紧密结合绍兴实际,研究了更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更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思路

  市域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市域层面的落实和体现。面对国家治理和省域治理的新要求、时代变革的新趋势、全市人民的新期盼,绍兴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当好浙江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排头兵。

  ——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八八战略”为统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枫桥经验”为重要支撑,突出落实国家治理和省域治理的关键性举措、引领市域治理的创新性机制、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牵动性载体,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更高标准的平安,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两个高水平”提供有力保证,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绍兴的生动实践。

  ——主要目标。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争当市域治理现代化排头兵。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最多跑一次”牵引各领域改革全面突破、全面见效,数字化变革全面推进、全面深化,“枫桥经验”创新实践全域覆盖、全域提升,在市域治理方面探索积累一整套更加成熟的制度体系,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有效能的坚实保障;到二○三五年,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市域治理优势加快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更高水平全面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形成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强有力制度保障。

  ——重点任务。坚持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方法作风运用到市域治理各方面全过程,聚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突出市域治理关键环节和具体制度,重点抓好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展高质量现代产业、打造高能级现代城市、重塑高品位城市文化、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优化高标准自然生态、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八大制度体系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绍兴特色的市域治理现代化路子。

  二、落实和完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

  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党对市域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全面领导,确保各项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强化“两个维护”保障机制。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建立重大决策前专题学习机制,深化习近平同志对绍兴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研究,争当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排头兵。完善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机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健全党内政治生态评估制度。优化党的组织设置,推动党的组织体系与治理体系有机衔接,确保党的领导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完善严格执行党内法规的机制,健全市委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健全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委议事决策等工作制度,发挥党委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强化党委职能部门统一归口协调管理职能。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健全人大依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和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机制,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机制,优化代表联络机制。巩固提升机构改革成果,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完善政协协商工作实施办法,深化“请你来协商”“有事好商量”等平台。健全民主党派市委会直接向市委提出建议制度,完善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方法。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健全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络机制,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创新完善新时代侨务工作机制。坚持党管武装原则,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律师制度,构建现代警务模式。完善党建带群建工作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制度。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加强党对宣传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和创新网络综合治理,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快推进干部年轻化进程,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完善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委监督责任“四责协同”机制。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强化政治监督,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的监督网络和统筹衔接工作机制,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持续深化纠正“四风”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减轻基层负担长效机制,促进各级干部担当作为。

  三、完善发展高质量现代产业制度体系

  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引领作用,加快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产业结构不断迈向中高端。

  ——坚定不移念好“两业经”。构建完善以纺织、化工、金属加工三大传统产业和黄酒、珍珠两大历史经典产业以及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四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运用5G+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综合试点和各分行业试点,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深刻重塑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机制,以“建链、补链、强链”为重点开展精准招商,重点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打造一批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加快建成长三角南翼先进智造基地。完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机制,优化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机制,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夜间经济,加快培育经济新动能。深化建筑产业现代化和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建设,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建立健全农业优先发展机制,深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智慧农业,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健全创新驱动发展机制。深化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建立创新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健全高水平推进“绍兴科创大走廊”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产业创新综合体建设,强力赋能重点产业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和科创平台建设,完善引进大院名所共建“高尖精特”创新载体机制。强化科技政策引领,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机制,发挥领军型企业和产业创新联盟在产业链协同创新中的头雁效应。全域推广科技创新“新昌模式”,创新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和利益分配机制,提升科技大市场,加强科技金融支撑,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生态系统。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行“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和扩大进口,促进对外经贸合作,打造中德、中日韩和中非经贸合作示范城市。完善外贸供应链体系,引导企业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价值链。积极创建国家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高标准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国际产业合作园,建立健全海外商务联络机制,努力争创开放新优势。完善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支持纺织、化工、建筑等优势产能拓展海外市场,壮大跨国公司集群。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山海协作工作。

  四、完善打造高能级现代城市制度体系

  积极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拥抱大湾区,持续唱好“双城计”,推进全市域协同、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彰显城市特色魅力。

  ——健全“融杭联甬接沪”体制机制。深化与长三角城市合作机制,全方位深度接轨上海大都市圈,推进长三角开放合作先行区建设。健全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体制机制,全面实施综合交通网络化、公共服务同城化、产业平台协同化、城市发展融合化行动。以滨海新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城市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和能级,着力打造大湾区发展重要增长极、全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杭绍甬一体化先行区、杭州湾南翼生态宜居新城区。健全内畅外达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市域半小时、杭甬半小时、上海一小时”通勤圈。推动建设融杭同城先行区、接沪联甬高端产业协作园、义甬舟开放协作通道。

  ——完善全市域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多规合一”,编制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域统筹市域空间结构、基础设施联通、产业结构布局、公共服务共享、城市功能耦合和发展要素保障。完善三区建设引导体系,深化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统筹三区连接区域规划建设,推动三区相向一体发展。强化镜湖新城与绍兴古城联动发展,坚持以“一线城市”标准打造城市核心功能,围绕产业链提升区域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水平,大力提升公共服务配套能力和城市品质品位,不断提高中心城市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以世界遗产标准保护利用古城,认真实施古城保护利用条例,进一步疏解非古城功能。统筹城镇组群发展,加大小城市培育力度,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

  ——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城市规划管理立法,强化执行刚性。加强城市设计,注重现代建筑技术与传统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完善城市公用设施体系,推动城市交通、物流、供排水、能源、环保、防灾、信息等基础设施集成配套、提档升级,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深化城市大脑建设,提升智慧城管平台功能,优化动态、静态交通供给和管控,持续优化城市管理标准,全面推进“枫桥式”城市治理,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执法联动机制,形成“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体系。推进城乡全域有机更新,建立老旧小区改造和危旧房、违法建筑治理长效机制,完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制度,优化市政设施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打造高品质现代化生活平台。

  ——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机制。巩固完善“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机制,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完善乡村公共设施,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版。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闲置农房激活”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和管理,完善新型合作经济发展机制和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推动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五、完善重塑高品位城市文化制度体系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加快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完善公共文化体系,把文化资源的厚度转化为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高度,着力打造全国文化高地、文明高地。

  ——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机制。加大文物保护、考古发掘、非遗保护、文史研究等工作力度,深入挖掘绍兴历史文化丰富内涵,大力弘扬大禹文化、阳明文化、鲁迅文化、书法文化、戏曲文化、黄酒文化、越医文化、清廉文化,高水平办好兰亭书法节、黄酒节、祭禹典礼、阳明心学国际峰会和东亚文化之都等重大文化节会活动,构建让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活起来的体制机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弘扬新时代“最美精神”,推动移风易俗,提升社会风气和市民素质。

  ——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大力推进文创大走廊和浙东运河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古越文明文化带建设,加快发展传统经典、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影视演艺四大重点产业,培育发展数字内容、文化会展两大新业态,打造千亿级文化产业集群。健全文商旅融合发展机制,打响古城“一城三故里”品牌,加快兰亭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全国研学旅行第一城、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水准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非遗馆、城市书房,组建市演艺集团等专业院团。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优质化。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完善激励扶持政策,不断推出文艺精品力作,着力打造“绍兴有戏”服务品牌。

  六、完善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制度体系

  按照“最多跑一次”理念,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简政放权、降本减负,加强法治绍兴、数字绍兴、信用绍兴建设,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和拓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办、全城办、一证办、移动办”,加快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企业常态化开办“一日办结”。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和“代办制+上门服务”模式,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过程审批“最多80天”并持续提速提质。推行群众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镇(乡)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代办点建设和基层档案管理服务,完善“就近能办”的保障机制。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从“政务服务”向“事务服务”拓展、从“服务企业群众”向“部门间办事改革”延伸、从“大厅办事为主”向“网上办、掌上办”迭代、从“办事多层级”向“服务扁平化”转变、从“事前审批”向“承诺备案”升级。

  ——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化手段运用到政府治理的各个环节,加快职能重塑、流程再造、业务协同、效能提升,推进“无证明办事”“无感办事”“跨域办事”,打造“掌上办事之市”“掌上办公之市”。加速打通“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全面实现数据信息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互认共享。大力推广应用“浙政钉”和“浙里办”,迭代完善上下贯通、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拓展深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政府运行等领域数字化应用,加快推进数据开放与应用创新,强化基础性支撑,加快形成即时感知、高效运行、科学决策、主动服务、智能监管新型治理形态。

  ——推进营商环境便利化法治化。建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便利化行动。完善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实施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要素资源差别化配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完善金融支持民营企业、“三农”和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降本减负长效机制,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和服务体系。强化信用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加强信用基础建设和功能应用,构建形成公共信用评价体系、“互联网+信用+监管”新型监管体系和以红黑名单为重点的信用联合奖惩体系。

  ——推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创新完善“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工作载体,改进调查研究制度,完善市领导联系制度。建立健全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三服务”工作体系,推进区、县(市)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常态化,完善“三服务”小管家协同办理平台,优化问题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三个跑遍”要求,完善党员、干部面对面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建立党委、政府重大政策举措发布引导机制,创新完善电视问政等新闻监督机制。

  七、完善优化高标准自然生态制度体系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美丽绍兴”。

  ——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立促进绿色生产的法规制度和政策导向,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排污权用能权等交易制度,强化美丽经济发展激励,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大力建设“无废城市”。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健全完善创建工作体系,建好用好“无废城市”数字化信息平台,推进各类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与多部门协同治理。科学布局“产业复合、产城融合、功能集合”的基础设施体系,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制度,促进固体废物减量和循环利用。完善各类固废管理制度标准,强化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综合管理的“无废城市”绍兴模式。

  ——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空间管控制度,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健全治水治气治土长效机制。开展全要素、全区域综合治理,统筹推进蓝天保卫战、碧水行动、净土行动、清废行动,高标准抓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高水平推进国土绿化美化,全域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向同级人大报告生态环境状况制度,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深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制度,健全环保信用评价、环境信息公开等制度,打造环保执法最严城市。

  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健全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扩大学前教育供给,建立义务教育提质减负有效机制,加强基础教育共同体建设,完善特色高中培育机制,健全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完善高校建设发展支撑保障机制,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应用型大学。健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发展“互联网+教育”,建设泛在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全面推进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促进运动休闲产业多元化发展。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健全残疾人保障和服务制度。稳步推进医疗保险全市统筹。构建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新模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快于居民收入平均增长。

  ——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保证全市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完善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初定、审议、票决、监督、评估工作机制。创新组织发动群众工作机制,通过党建引领、民主协商、自我管理服务和服务社会相结合,推动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完善社会力量兴办社会事业体制机制,促进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九、完善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制度体系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推动“枫桥经验”的体系化、指标化、实体化、全域化、数字化,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构筑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健全市、区(县、市)、镇(乡)街道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三张清单”,深化“五星”系列争创活动,高质量推进镇(乡)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以党建提升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提升。构建市、区(县、市)、镇(乡)街道、村(社区)四级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加快建设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统一的市级社会治理智能化系统;整合提升“基层治理四平台”,深化区(县、市)、镇(乡)街道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规范提升“全科网格”,完善村(社区)综治中心功能,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特别是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全面开展“枫桥式”区(县、市)、镇(乡)街道、村(社区)和“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建设。强化镇(乡)街道在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财政保障,依法明确执法主体地位,推动镇(乡)街道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上来。全面落实村“两委”换届候选人县级联审机制,稳步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建强村干部、党员、乡贤三支队伍。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化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方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深化“三上三下”“五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机制。深化契约化共建,完善“五星和美”社区创建机制,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议事协调机制,探索在无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依托社区居民委员会实行自治管理。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推广行政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深入开展“法润绍兴”行动。探索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家规家训、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为主要内容的“枫桥式道德体系”。创新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载体机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深化实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建设工程,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

  ——完善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体制机制。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健全市域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体系。健全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严格落实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加强风险评估管理,健全重大社会稳定风险责任追究机制。强化信访工作法治思维运用,深化信访“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基层初信初访办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完善诉源治理机制,推行信访“代办制”,建立信访积案清零机制。健全完善大调解体系,实行行政、司法、人民、行业调解“多调合一”。健全市、区(县、市)、镇(乡)街道三级应急管理体系,完善专项整治、重点人员管控、指挥会商等机制,构建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和实战化、扁平化、合成化应急处置模式。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严厉打击各种利用网络的违法犯罪行为。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创新发展网上“枫桥经验”,推广“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动“线上”和“线下”调解互为补充、协调联动。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推动市域社会治理要素数据化、治理数据标准化、社会治理多网融合,打通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深化实施“雪亮工程”,运用物联网、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技防设施智慧化水平。推进智慧公安、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司法等建设,建设“政法网”和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

  十、增强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工作合力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高度的政治自觉,主动担当作为,提高工作本领,强化制度执行,确保市域治理现代化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担起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政治责任,加强治理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科学谋划,高标定位,扎实抓好各方面治理工作。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监委、法院、检察院要履职尽责,落实好各方面各领域制度和治理规定,合力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不断增强制度执行力,全面提高执政本领和治理能力。

  ——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健全更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重大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考评,对搞形式走过场、执行不力、群众意见大的,依法依规追责问责。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严格把握“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渠道和方式方法,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绍兴故事,加强制度自信宣传教育,引导全市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市域治理现代化实践,进一步增强尊崇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市委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更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奋力谱写新时代绍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58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