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

首页>地方频道>绍兴>要闻

让开放合作之树根深叶茂 ——北京·绍兴周启示录

  北京·绍兴周落下帷幕。北京与绍兴的合作,站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从走访、展示到推介,绍兴将最好的江南风景和发展机遇带到了北京。从座谈、对接到签约,北京将强烈的投资愿望和创业梦想投向了绍兴。500多位嘉宾参加、数十个产业项目和框架协议签约,这场盛会创下了绍兴在京活动的规模之最和成果之最。两地合作的巨大空间和无限潜力在凸显,绍兴加速向前奔跑的信心和决心更坚定。

  这场江南“小旋风”,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怎样拉近名士之乡绍兴与首善之区北京的距离,建立两地更深度的连接和更稳固的资源要素承接通道,唱响更高水平的协奏曲,让两地开放合作之树根深叶茂。

  分享绍兴机遇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绍兴!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绍兴!”11月4日下午,当北京·绍兴周的开幕式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始后,不少在京乡贤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他们本是最熟悉绍兴的人,却依然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惊喜来自于绍兴发展的新机遇。近两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绍兴也站在了更高的历史方位上审视自己,立足大湾区城市群谋划发展蓝图。这也意味着,绍兴对资金、人才、技术的渴求,也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让自己的机遇变成大家的机遇,绍兴竭尽所能进行着话语转换。活动中,绍兴四套班子主要领导齐上阵发出邀请,分管领导站台将致辞变成了推介,各地各部门一把手赶场子卖力吆喝。他们千方百计将发布内容解释得更清晰,在表达方式上力求充满亲和力。

  “在绍兴5年买房不是梦!”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徐晓光在人才对接活动上的话,赢得不少大学毕业生的掌声。“绍兴有能力给大家提供更广阔的才华施展平台、更大的价值实现空间。”在京青年发展论坛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如兴言辞恳切,让大家频频点头。市文广旅游局局长何俊杰则以“绍兴七十二时辰”为题,图文并茂推介绍兴各地的旅游看点,有媒体在报道时甚至这样说——《绍兴:我宣布,你们的一天都被我承包了!》。

  即便是在语言平实的主题发布中,敏锐的在场嘉宾同样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开幕式上,当“一区两廊”的发展规划发布时,不少嘉宾纷纷掏出手机,将一页页内容拍下来。滨海新区规划首次公开发布,就引起了轰动。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楼小强感慨:“430平方公里,1200亿元的规上工业总产值,这是一片投资兴业的沃土。绍兴的机遇,就是送给北京企业家最好的礼物。”

  作为一名绍兴乡贤,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高度评价这场盛会。“绍兴正变得更开放、更自信、更努力。”他说。绍兴用最大努力将每一个发展机会展示在了大家面前,将自己的发展红利与北京共享,拿出了十足的诚意,必将实现“1+1>2”的效果。

  凝聚乡贤合力

  乡贤是京绍合作的桥梁纽带,是绍兴发展的坚强后盾。这次在北京举办的盛会,成为凝聚乡贤合力的有效载体。

  由于北京·绍兴周是在工作日举办,活动组织者一直担心会场的位置坐不满,最后的结果却是:开幕式500多个座位,无一虚席。更有人宁愿站着也要把整个过程看完。北京绍兴企业商会会长张扬说:这样形式的“聚会”,北京的绍兴籍企业家期盼已久。

  盛会让乡贤们的爱乡之情充分释放。中国地图出版集团总编辑徐根才尽管每年都回诸暨老家,但是他说,在“城与人”的图片展上,他才第一次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家乡的变化。他迫切希望与相关部门合作,通过自己着手推进的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这个“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将家乡宣传好。在“文献名邦·书香绍兴——越地历史文脉展”上,不少与会绍兴籍专家满怀自豪,主动给同行们当起解说员。

  在绍兴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上,记录着乡贤们的贡献。开幕式的推介中,有人注意到数个100亿元以上的高端项目已经落地绍兴并加速推进,而17个新项目也进行了现场签约,这些项目有的是在京乡贤穿针引线,有的则是乡贤们直接回乡投资。还有不少乡贤为绍兴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校不遗余力,促成了一个个合作协议的签署。  上接第1版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谢国明是在京乡贤的优秀代表。这些年绍兴的各项事业,不管是在社会治理、乡村建设、文化传播还是项目引进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许多棘手的问题在他的帮助下迎刃而解。这次他在主旨演讲中满怀深情地说,家乡绍兴,我自豪,我奉献。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外乡贤是绍兴的宝贵财富,怎样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是一个需要长期谋划的课题。

  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最好的科研机构和高校扎堆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万计的绍兴各界人才到北京工作或求学,他们有的是北京社会各界的中坚力量,有的是未来的栋梁。“还有很多人散布在北京各地,尚未与我们建立联系。未来,我们希望搭建更多的平台,将他们吸引到一起、凝聚到一起。”

  建立深度连接

  除了乡贤的力量,丰厚的名人资源和历史文化,是另一条强有力的纽带,是绍兴与北京对话的底气所在。

  借助蔡元培先生的渊源,绍兴党政代表团走进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双方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甚至聘请了北大学子作为绍兴青年文化使者,这开创了绍兴与北京高校合作的新模式。元培学院院长李猛认为,不急于产业项目的签约,而着眼长期交朋友,这种形式有助于双方加深理解,建立更长期更稳固的联系,也将推动双方在更宽的领域开展合作探讨,最终转化成更丰富的智力成果。

  以文献之名,走进国家图书馆。这是绍兴另一个大胆的尝试。与“文献名邦·书香绍兴——越地历史文脉展”开展前工作人员的忐忑不安相比,开展之后,业内专家学者来观展者络绎不绝。典藏界权威专家、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院长李致忠也竖起大拇指称赞:“绍兴的文献、文化、文明的积累,了不得!”他认为,绍兴古籍整理和保护工作做得很到位,北京的文化出版和古籍整理界很需要这样的合作伙伴。

  通过文化走进北京,这是绍兴的强项。但要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承载地,绍兴不能一条腿走路,还需要在经济、科技、人才等多个领域与北京建立深度连接,通过各个层面的互动,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与会的不少专家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绍兴的发展不能再满足于中小城市的定位而“关起门来苦练内功”,而要坚持以“一线城市”标准打造城市核心功能,细化各个区块单元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和公共服务布局,围绕产业链提升区域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更好地承接北京和其他先进城市高端要素溢出。

  建立深度连接,根本还在于人才。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执行会长丁志峰,对人才对接会上绍兴的一个新提法很赞同。“以‘城市合伙人’方式邀请人才加盟,我认为找到了招才引智的关键点。绍兴要做到的不但是兴于才,还要做到与才兴,与人才形成命运共同体,才能造就‘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700
收藏
分享